科普健康
关于服药时间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17-04-27 14:44:16 阅读:822
经常在窗口会遇到一些患者咨询,这些药怎么服用的啊?有人认为每日4次,就是白天吃四次,而不考虑晚上的时间进去,这样往往会导致白天的血药浓度过高,而晚上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以致影响药效。 |
关于这些药物的准确服药时间你了解过吗?
服药次数:
服药次数是根据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长短来决定的。半衰期短的药物服药次数多,半衰期长的药物服药次数少,目的是为了体内药物浓度保持在一个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内。药品标签一般都标明有使用时间的,如每日2次、每日3次等。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应用起来往往出错。例如阿昔洛韦,医嘱要求每日 4次,可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但不少人理解为白天 4次,夜里不用服药,这是不正确的。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应理解为: 每日2次为每隔12小时服药1次;每日3次为每隔8小时服药1 次,而不是三餐之后;每日4次为每隔6小时服药1次。
特殊服药时间
1、睡前服
所谓睡前服用,并不是说人已经躺在床上,要睡觉了,再把药吃掉,而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而且服用后不能立即卧床,否则药物可能滞留食道,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食道溃疡。
睡前服用一般一是为了增加药物的吸收及时发挥药效如平喘药(哮喘易凌晨发作)等;二是适应作用时间生物钟规律如调血脂药(夜间睡眠中肝脏合成胆固醇)、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等;三是减少副作用如抗过敏药(易瞌睡,司机、学生等需要精力集中的情形)最好安排睡前服用。
2、 餐前服
一般是指餐前30分钟服用:餐前服用的药物一般是考虑到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肠道发挥更好的疗效(如降糖药、大部分抗生素);或者食物可能会对降低药物的疗效。
3、餐中服
一般是指吃了几口饭后:餐中服可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 部(如二甲双胍),减少药物的胃肠道反应。
4、餐后服
一般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用饭后服用一般是由于药物有刺激性,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或者是由于饭后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如维生素B2(仅小肠上部吸收)等。
5、空腹服用
一般是指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服药。对有些药物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食物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如我们常用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
6、顿服
可不是说每顿饭后服药,而是为了使药物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例如阿奇霉素。
并不是某一类药物的服用时间都是固定的,而有些药物为了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会根据药品的半衰期制定给药时间。例如患者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应该如实向医生交代,避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