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4-27 22:48:11 阅读:1144

痤疮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加重痤疮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应如何避免?
1.痤疮的病因较多,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激素控制,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加,并影响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青春期痤疮可能与此期肾上腺功能活跃,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青春后期痤疮可能与慢性紧张刺激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绝经后痤疮则是雌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水平相对增多。正常人毛囊-皮脂腺单位均存在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痤疮的发作可能与毛囊-皮脂腺单位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升高或两种受体之间比例失调或雄激素受体对血清中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关。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口角化、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使毛囊口变小,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淤积于毛囊口形成粉刺。
(3)感染因素:微生物是产生痤疮炎症的中心环节,易患痤疮的部位常有3种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这些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被认为是痤疮炎症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酶类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皮脂腺产生炎症。痤疮丙酸杆菌及其细胞壁片段是白细胞的强趋化物质,吸引它们到炎症部位参与和加重痤疮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还可能通过活化炎症细胞膜表面的Toll样受体而加重炎症反应。
(4)免疫学因素:多种蛋白酶(酯酶、磷酸酶、玻璃酸酶等)、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参与痤疮的炎症过程,包括对真皮内异物反应。炎症启动后发生毛囊壁破坏,可产生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痤疮患者体内有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体,且其滴度与痤疮的严重程度有关。
(5)其他因素:遗传、饮食、药物、胃肠功能能障碍、内分泌紊乱、机械性刺激、化妆品、卫生习惯、某些职业及情绪不稳定、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可诱发本病。
目前认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亚临床和临床感染性疾病,多种因素参与了痤疮的发病,各种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毛囊角化异常是粉刺形成的基础;雄激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导致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多,皮脂分泌增多为痤疮丙酸杆菌提供了理想的厌氧培养基,导致其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分泌酯酶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为游离脂肪酸,并释放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聚集,后者继而释放各种酶类、活性氧、炎症因子,破坏毛囊壁,产生炎症。
2. 加重痤疮的因素有一下几方面:
(1)大便干燥:经常大便干燥影响胃肠功能,使痤疮加重;
(2)嗜好辛辣、烟酒:可引起大便干燥,营养结构不平衡,损害胃肠功能,使痤疮加重或诱发;
(3)口服避孕药、月经不调:会引起内分泌的改变;
(4)锌元素缺乏:锌能减少皮脂腺分泌,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的上皮细胞角化,此外还具有抑制炎症,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5)空气污染:污染的空气中重金属离子增多,堵塞毛孔,损伤皮肤。使皮肤受过量的紫外线照射,环境噪音等使皮肤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影响皮肤代谢;
(6)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痤疮;
(7)外用劣质化妆品长期刺激皮肤;
(8)长期处于冷热温差较大的空调环境中,也可诱发加重痤疮。
3. 生活中注意事项:
(1)均衡饮食,多食含锌和维生素A的食物,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
(2)应忌辣椒、葱、姜、蒜、浓茶、咖啡、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3)注意面部清洁,每日早晚用洗面奶(不要用磨砂洗面奶)或香皂清洁面部,祛除油污,保持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通畅。但洗脸次数不宜过多,以免破坏正常的皮脂膜;
(4)尽量选用补水性好的化妆品,油性皮肤多补水分可达到平衡油脂分泌,起到改善油性皮肤的作用。避免油性及易堵塞毛孔的化妆品,慎用防晒霜、遮盖霜及粉底等。
(5)调节胃肠功能,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7)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8)皮损忌自行挤捏,以免造成继发感染或炎症扩散。

下一页:接触性皮肤炎